一、城隍神信仰
城隍爷:主管护城池之神,大多为纪念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或英雄人物等,是中国民间信仰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城隍庙,是用来祭祀城隍神的庙宇。城隍,源自于农耕文明,从中国先民原始信仰祭祀的自然神,民间信仰发展到后世的道教信仰。城隍的祭祀可分为官方祭祀和民间祭祀两种。
汉代时期长安是城隍信仰的原发地和传播地,产生了最早的城隍人神——纪信。唐代时期,城隍祭祀在各地已经蔚然成风;宋代城隍神被正式列入祀典,并明确规定,新官到任三日内,必须拜谒城隍庙,借用神明的威力来管制官吏。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天下城隍,并完善了祭祀城隍的制度,城隍信仰盛极一时,城隍庙遍布全国。清代继续沿用明代制度。由于历代变迁和战争,以及现代城镇城市化的影响,很多城隍庙被拆迁和毁坏,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存城隍庙有200多座。
二、中国五大城隍庙
南京城隍庙,始建于东晋,供奉的是汉代名将周苛,因其守卫彭城有功而被封为南京城隍,但毁于太平天国战火。北京城隍庙,始建于明代,供奉的是明代名将吴淞,因其抗击倭寇的功绩而被封为北京城隍,后因金融街拆迁规划,已经名存实亡。
1、西安城隍庙——中国四大城隍庙之一
位于西安市莲湖区西大街广济街,始建于1387年,1433年移建今址。坐北面南,分为庙院与道院两大部分,庙院居正中,道院主要分布于中轴线东西两侧。从南至北主要有:二门、乐舞楼、牌坊、大殿、寝殿,此外还有东西厢房和偏殿。西安城隍庙供奉汉代将军纪信,因其救刘邦假扮主公被项羽烧死而被封为西安城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安都城隍庙、北京都城隍庙、南京都城隍庙(已毁)、咸阳武功都城隍庙合称中国四大城隍庙。
2、武功城隍庙——全国各地城隍庙地位最高
位于陕西咸阳武功县武功镇东街,始建于唐代,李世民下旨,武功县城隍庙改为都城隍府,城隍连升三级,敕封为“辅德王”的神灵所在地,地位之高居全国各地城隍庙之首。后来,武功城隍庙供奉唐代名将郭子仪,因其平定安史之乱有功而被封为武功城隍。占地面积5000m2,建筑面积1656m2。坐北向南,从中轴线上依次:牌楼、山门、献殿、正殿、寝殿等建筑,东西两侧有配殿。武功城隍庙按照王府的规模建造,献殿、正殿、寝殿都是面阔五间,以龙为主要图案,以黄色为主要色调,屋脊、屋面都是黄色琉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潞安府城隍庙——全国规模最大
位于山西长治市大北街庙道巷,始建于元代,为祭祀城隍神而营建造,是全国现存府城隍庙中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一处古建筑群。城隍庙占地面积12229m2,建筑面积5175.03m2,前有神道,南北向中轴线长408m,为一进三院落建筑。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上依次:六龙壁、宏门、木牌楼、石牌楼、山门、重楼(玄鉴楼)、戏楼、献亭、城隍殿、寝宫等建筑,两侧有东西配殿、廊房、耳殿共三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三原城隍庙——誉为“华夏第一庙”
位于陕西咸阳三原县城东大街,始建于1375年,由明太祖朱元璋敕建,秦王朱樉督工,供奉唐代名将三原人李靖,被誉为“华夏第一庙”。历经明清两代20余次修缮扩建,1985年修缮,占地面积9500m2,建筑面积5350m2,为五重建筑院落,现有楼、殿、廊、庑(wo)亭等四十多个单座建筑,共有115间。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建有三道门、四重排坊、五座重檐殿楼。主要有应门、戏楼、钟鼓楼、献殿、拜殿、陪殿、寝殿等主体建筑,两侧有东西庑殿、东西走廊等配殿。以琉璃瓦顶、木雕彩绘闻名,照壁嵌有“鲤鱼跳龙门”砖雕,戏楼与大殿间的木牌坊设计精巧,庙内设三原县博物馆。陕西还有全国占地面积最大的韩城城隍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上海城隍庙
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方浜中路,原为金山庙(又名霍光行祠),供奉西汉大将军博陆侯霍光。明代永乐年间,上海知县张守约改建为上海城隍庙,供奉上海城隍秦裕伯。屡遭兵火,1994年修缮,建筑面积约3000m2,城隍庙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上有:大门、壁照、仪门、戏楼、大殿、寝宫等建筑,两侧有东西廊庑。主体建筑有大殿、元辰殿、三官殿、月老殿、父母殿、慈航殿、财神殿、关圣殿、文昌殿、城隍殿等12个殿堂。采用悬山式屋顶明代建筑风格,由朱红、黛绿两种颜色搭配,殿宇飞檐耸脊,彩椽画栋、翠瓦朱檐。上海城隍庙大殿供奉霍光、后殿秦裕伯(元代上海知县)、偏殿陈化成(抗英名将),堪称“三位一体”。为道教正一派宫观。
《中国五大城隍庙》和《中国五大黄大仙宫》是关于传承和弘扬我国道教文化的文章,城隍庙为中国民间信仰之一。遴选中国城隍庙中,历史悠久、规模最大的城隍庙。历史悠久的还有韩城城隍庙(占地面积最大1.56万m2)、介休城隍庙、福州城隍庙、芜湖城隍庙、郑州城隍庙、渑池城隍庙、行唐城隍庙等,不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