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淇县民居文化的时代特色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1-07-11 09:03:03  来源:淇县在线  作者:凤凰宅主
核心提示:淇县有7000多年的文明史,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淇县民居也由单一演变成多样,由简陋进化为精致,既有中原地区汉民居建筑特色中浑厚、粗犷、墩实的共性,又有自己庄重、大方、雅致的建筑个性,淇县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描绘了一幅幅文明生态宜居的绚丽多姿的民居图画。

  淇县有7000多年的文明史,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淇县民居也由单一演变成多样,由简陋进化为精致,既有中原地区汉民居建筑特色中浑厚、粗犷、墩实的共性,又有自己庄重、大方、雅致的建筑个性,淇县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描绘了一幅幅文明生态宜居的绚丽多姿的民居图画。


  淇县民居在不同历史时期各有特点,带有显著的时代特色。


明清时期楼瓦房两进院(示意图)


  1996年版《淇县志》记载:“据考古发现,在距今7000余年的高村镇花窝村有古人居住的遗址。房子是洞穴式,利用土坎挖坑后,用木棍、树枝、野草盖顶。殷商时,房子多为地下式或半地下式单间,少数为地上式土垛墙草房,唐代有了“里生外熟”(外砖内土墙)砖瓦房,明代有了少数石基硬柱“里生外熟”墙砖瓦房。”


  清末民初,社会动荡不安,战乱多、灾荒多,生产力落后,群众生活困苦不堪,淇县各村房屋建造比较简陋,只有少数富户房屋比较讲究,如西掌村杨家大院、高村村王家大院、崔庄崔家大院等,以上院落为北方常见的四合院,院落坐北朝南,正五陪三,外加临街屋。正屋,亦称堂屋,东西五间,进深一丈,高一丈五左右,灰瓦,起脊,脊上用宝瓶、五脊六兽装饰。前脸有瓦檐,外墙为蓝砖硬墙,内墙为土坯,俗称“里生外熟”。窗户为方形,一米见方,窗棂为方格状或条状,门较小。


庙口村民居(清代)


  堂屋正中一间为客厅,左右两间为卧室,为长辈居住。东西房为陪房,高度较堂屋略低,建造样式不及堂屋讲究,为晚辈居住。南屋留有街门,街门位置或位于正中一间,或位于东梢一间,街门建造比较讲究,有门楼、门额、出厦。院中对着街门,砌有影壁墙。南屋除去街门,其它房间一般作为厨房或仓库,存放粮草,搁置杂物。绝大多数村民的住房则为土坯房、土垛房或草房,建筑材料多为就地取材,从地里取来土,掺入麦秸、或白草,和泥砌墙,或制成土坯砌墙。房顶用灰渣砸实,平坦无脊,俗称平房,还有的覆盖上一层茅草、高粱杆,外面抹一层泥灰,俗称泥抹棚。房屋有三间五间之分,院落不规则,无院墙。


阁南村民居(清代)


  民国时期,淇县房屋的种类有石基坯墙瓦房、石基坯墙平顶房(捶棚)、半砖墙泥抹棚、土垛草房等,山区地区另有石墙瓦房、泥抹棚、窑洞等。各种房子的共同特点是,在前墙开设门窗,房低、墙厚、门窗小、利用面积小、光线暗。村民的住房样式与明清时期无明显变化。为了节省木料,门窗上的过梁(过木)由青石条、拱券替代。拱券由青砖构成,有拱券、平券之分。宅院多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很多农户讲究四合院,极个别富户讲究两进院、三进院直至五进院。


  街门一般在宅前院左角开设,少数将街门留在中间,多为门内另建一座影壁墙。若有几进院,中间有腰屋和二门,腰屋多为四梁八柱二过厅,过厅前后门均与前院正门想照,有“五门相照”、“七门相照”、“九门相照”。如董桥村陈老亭庄园,是一个由三个院落组成的七门相照的大院落。现在保存较好的“五门相照”、“七门相照”、“九门相照”民居主要集中在中山街两侧,另外,西掌、石河岸、南关、高村、衡门、皇王庙、庙口、全寨等村尚有零星建筑。


关庄村民居(民国时期)


  新中国建立初期,农民分得了土地和房屋,但多数农民的住房条件仍未得到改善,1953年后,部分富裕农户新建、翻修了一些旧房。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后,社员住宅曾一度归公,个人建房停止。六十年代,除大队建了一些生产用房和公共设施外,农户住房增长无几。进入七十年代,农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人口迅速增长,住房条件日趋紧张,出现了建房高潮。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民居


  这段时期,由于村民普遍不够富裕,建造房子时尽量压低建造成本。这时建造的房屋,仍采用传统的建筑方法,以泥、坯为主要砌墙材料,另外用蓝砖镶门镶窗,或镶前脸。为了节省木料,多采用死断间墙的方式,这样可以省去木梁,檩条直接置放在断间墙上。当时,有一则顺口溜:三间房,四道山,镶门镶窗二百砖。即盖了三间房,砌了四道山墙,用了二百块砖。当时,修建的房子多为平房,瓦房极少,因为这种房子建造成本低。


  七十年代初期,出现了红瓦。红瓦为一种机制瓦,成本较传统的蓝瓦低很多。所以,这个时期,少数村民修建了红瓦房。此时,建筑多不加装饰,已经没有了民国时期的繁缛比如屋脊上、屋檐上、池斗上、门眉上基本没有了旧时的花纹图案。题字也不再用福禄寿等字眼,取而代之的勤俭持家、幸福家庭等。这个时期建房的木材多为本地速生杨,速生杨质地疏松,易变形腐朽,而传统的硬木如槐树、榆树已很难觅到,所以,房子不坚固,寿命短,当时建的房子,现在多倾塌,或破败为危房,无法居住。


上世纪七十年代民居(捶棚)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村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村民住房在建筑样式、建筑材料、使用功能、建筑质量等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时期村民建造的房屋均为蓝砖瓦房。地基用石块砌成,墙体用蓝装砌成,一砖到顶,不再使用泥砌或坯砌墙体。门窗较以前宽敞。窗户用木框,中间穿入钢筋,三开扇,嵌入玻璃。门为两开扇,上设有上亮,安装钢筋、玻璃,后墙上亦开有窗户,室内采光透气性能好。室内墙壁用石灰泥粉刷,地面用水泥成光,平坦整洁。进深为5米左右,房屋室内面积增加。室内中间为客厅,两边为卧室。屋顶多用芦苇、苇席扎成天花板,俗称“仰衬”。这段时期村民住房较前虽有很大进步。但也存在明显问题,一是做工较粗糙;二是门、窗、梁、檩、椽使用木材多为速生杨,破损快,使用寿命短;三是屋顶布瓦工艺处理不好,屋顶漏雨现象严重。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民居(坭抹棚)示意图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村民房屋样式不断翻新,主流样式为蓝砖预制板平房、红砖预制板平房、红砖预制板瓦房、明柱出厦预制板平房、挑梁出厦预制板平房、一头沉、高三间、预制板二层楼房、现浇顶平房、现浇顶楼房、欧式楼房、别墅式楼房。房屋外墙用水泥粉刷,上灰色、白色、橙色、红色等颜色涂料;也有用白色、蓝色、黄色、灰色等颜色瓷砖贴面。总之,村民居住房屋样式逐步走向样式新颖、富有个性特色、色彩鲜艳漂亮。


  院落为三面房,坐北朝南,主房五间,另有东西陪房。东陪房设为厨房、洗浴间,西陪房存放杂物。厕所建于院落西南角,与西陪房相连。街门建于院落东南角,与东陪房一体,街门有过道,瓷砖贴门面,上有门额,嵌有“万事如意”、“紫气东来”、“天赐百福”、“家和万事兴”、“家兴财源茂”等彩色瓷砖匾额。院子用水泥硬化,门旁窗下植树木、鲜花。建筑材料也发生变化,主要有水泥、沙子、石灰、石渣、青石、钢筋、砖、瓷砖、玻璃等。门窗原来使用木料,现在已被钢木、塑钢替代。使用功能日趋完善合理,与现代生活相适应。房屋门窗修建的比较宽敞,房屋前后墙均设有窗户,这样,室内光线更好,空气流通,利用身体健康。


  房间更宽大,现在的房子一般进深在8米至10米,室内面积可达150平方米左右。室内用墙壁分割出不同的房间,有客厅、卧室、书房、电脑室、卫生间等,这样,可使室内面积更大,有利于安装家具电器等生活设施,会客、休息、休闲更方便,让家庭成员拥有较大的活动空间与隐秘空间。此外,为了使室内整洁、卫生、漂亮,室内墙壁用仿瓷涂料、墙体胶粉刷或粘贴壁纸,地面多用地板砖、木地板、水磨石。体现了功能齐全,整洁美观,美丽温馨,舒适宜居的特点。


  而且,更加注重建筑质量。地基现垫上三七土,再用电夯砸实,然后用青石砌房基。墙体粘合材料用水泥、沙子。房基用钢筋扎好架子,然后浇注水泥,墙体有抗震柱、圈梁,粘合材料用水泥沙子。屋顶不再使用预制板,而使用钢筋扎架,水泥混凝土浇注,即现浇顶,房子更坚固结实,可以抵抗八级以上地震。


崔庄村民居(新世纪)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淇县民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天天花园、淇水嘉园、三利苑、鑫相苑、大河朝晖、锦绣华庭、凯中理想城、阳光社区、朝阳社区、灵山风景小镇等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城乡差别日益缩小,并相互融合,位于工业集聚区内的村庄和城中村改造村庄已逐步拆迁,村民告别了传统意义上家园,率先入住功能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居民小区,住上了与大都市居民一样的高楼大厦,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标签: 淇县 民居建筑

本文标题: 河南淇县民居文化的时代特色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0633.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