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舌尖上的茶美食,你吃过吗?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1-11-12 11:16:27  来源:茶界中国
核心提示:话说自古以来中国就有“茶食”的说法。茶与食物和谐的搭配在一起,构成独具特色的茶料理。

  话说自古以来中国就有“茶食”的说法。茶与食物和谐的搭配在一起,构成独具特色的茶料理。


  通常,茶叶入菜的方式一般有四种:将新鲜茶叶与菜肴一起烤制或炒制。在茶汤里加入菜肴一起炖或焖。将茶叶磨成粉撒入菜肴或制成点心。用茶叶的香气熏制食品。


  大家可否试过,一边食肉,一边排油呢?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下十大舌尖上的茶美食吧!


龙井虾仁



  将鲜虾剥皮,放上盐和蛋清搅拌至有粘性,加淀粉腌制1小时。龙井泡开与虾仁一并烹炒,加茶水黄酒调味出锅。一道虾里透着茶的清香,虾仁白嫩、茶叶翠绿,味道清口的龙井虾仁就好了。


普洱茶炖排骨



  将热油锅内放排骨翻炒出香味,加普洱茶水,大火10分钟,继而小火半小时,出锅前放盐和冰糖调味。相对于红烧,糖醋,用普洱茶炖制的排骨似不似更清淡呢?味道虽然微苦但后味回甘。


麻仁茶酥



  这道就简单了,泡好绿茶攥干水份,放入白糖、鸡蛋清、干淀粉搅拌。油炸茶叶浮起捞出趁热撒芝麻白糖青比丝拌匀,酥脆可口,是下午茶的绝妙搭配茶点。


茶焖大虾



  用乌龙茶泡开沥水放入热油锅炸酥,捞出后放上花生碎、芝麻拌匀放入盘中。锅中留底油,放入葱姜煸炒,再放入大虾煎红后调味,加入乌龙茶茶水焖3-5分钟出锅摆在茶叶周围。虾里透着浓郁的茶香,味道鲜美。


三文鱼茶泡饭



  锅内放入少许油,将腌制片刻的三文鱼煎得金黄后捞出放在米饭上。海苔剪成条放入碗内,滴入几滴日本酱油。泡好茶叶后倒入碗里,撒上熟芝麻即可。俗语有云,“好吃不过茶泡饭”大家不妨试试哦。


绿茶酥



  将奶油和糖粉拌至泛白,蛋分次加入拌匀,抹茶粉、奶粉、低筋面粉揉合作为绿茶酥皮。馅料包入酥皮内再次搓圆,小火烤约5~6分钟后即可取出享用酥脆中透着奶香的绿茶酥。


白茶馄饨



  白茶泡水滤出茶叶,将茶叶与肉剁碎调味,包好的馄饨沸水煮熟捞出,浇上鸡汤,放上香菜。由于白茶入馅,味清淡,肥而不腻,有异香的说。


茶香牛肉



  牛腩炖七成熟。锅内放适量的油,烧热后放入姜粒、牛腩炒香。加入调料和红茶及热水,煮开后转小火汤汁收干牛腩熟烂即可。这道菜呢不至于有牛肉的腹膻气,茶香肉酥,冷餐热吃统统都阔以。


茶香卤干



  豆腐干切小方块。锅内放水,放入乌龙茶及卤料包,烧开后放入豆腐干。大火烧开改中火烧十五分钟关火焖三个小时(重复三遍)。


茶香柠味仙草蜜



  说了那么多肉食,来点清清凉的,将茉莉花茶用开水泡开,置凉。仙草冻(或龟苓膏)切成小块,加入茶水、蜂蜜、几滴柠檬汁。放入冰箱冷藏2小时即可食用。


  这十道以茶入菜很讲究搭配,烹调方式不同时,搭配的茶叶也要不同,如果从烹调效果来看,寒凉的海鲜就用同是凉性的绿茶烹调,比如龙井虾仁。牛肉是热性的,它的好搭档自然是同属热性的红茶。


  所以做茶食要熟悉茶的特性,若茶叶或茶汤用多了,菜会变苦涩。茶叶或茶汤用少了,又显不出茶香味。明白茶叶的茶性和菜肴的食性,那么如何搭配就一切随心所欲喽!


 
标签: 茶食 茶料理

本文标题: 盘点舌尖上的茶美食,你吃过吗?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1214.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