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回古代,不同的朝代你能吃到什么?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1-12-23 15:05:21  来源:脑洞外星人
核心提示:若生于先秦时期,的确可以穿上古朴的衣裳,但是吃到大米的可能是比较低的。虽然七千年前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有水稻了,不过先秦时期产量依然少,若不生于大户的上层阶级是吃不到的。

  若生于先秦时期,的确可以穿上古朴的衣裳,但是吃到大米的可能是比较低的。虽然七千年前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有水稻了,不过先秦时期产量依然少,若不生于大户的上层阶级是吃不到的。


  当时主食正常情况是以五谷,麻、黍、稷、麦、豆为主,粗粮纤维丰富却不是你喜欢的软糯口感;还有就是蔬菜种类不丰富,当时的蔬菜大多沦为了如今的野菜,口感可以自行想象;最重要的是肉在当时多在《礼记》中出现,这等于如果没有出生在当时的奴隶主家庭,几乎是很难吃上一口肉的。



  若生于秦朝,食物种类有所增加但不可称为繁多,而且当时烹饪方法是水煮或许火烤,调味品盐是官卖,私盐是要杀头甚至诛九族的。


  也就是说,以前盐的价格都会比较昂贵,水煮和火烤的却盐贵的情况下,滋味如何请自行想象吧。而且喜欢吃牛肉的请注意了,那时候吃牛肉是轻则判刑重则杀头的。


  若生于汉代,人们的主食仍是五谷稻、稷、麦、豆、麻,只不过麻由主食变成了穿在身上的纺织材料。到汉武帝时期发展了丝绸之路,人们的饮食文化也因为丝绸之路引进了葡萄、石榴、黄瓜、大蒜、香菜、蚕豆、亚麻而丰富了许多。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吃米不同于现代,由于米的产量少当时人们在米但中过去各式各样的蔬菜做成菜饭。这个时期南方人可以吃大米为主食了,可是北方人多以小米、小麦为主食,上层阶级对于米饭就是另当别论;而这个时期以后由于南方水稻的改良,气候变暖,农耕技术提升等因素,哪怕在北方是以大米为主。



  隋唐五代相对于传统饮食文化出现了饮食胡化。史籍记载的著名吃食就有:冷胡突、热洛河、生鱼片、蒸麝麝、皮索饼、驼峰炙、猩唇、熊白、糖螃蟹、鲤尾、对虾、虾生、龙虾、烤全羊、蒸全狗等。


  不难看出这些名小吃中几近半数是胡食,其中的一部分如今也只存于史籍之中,若生于那时,将那些名食吃遍也不枉生于那时了。


  宋朝是一个饮食上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讲究时代。这个微冷的天气,火锅是少不了的。那火锅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宋朝。同时宋朝美食还有:金华火腿、爆米花、豆芽菜、东坡系列、蒸食。


  加上宋朝一些发达城市取消了宵禁,夜市是非常繁荣的,晚上出门夜宵茶馆瓦肆等娱乐活动可以玩到天明,更为称奇的是成熟的商业体系中一些高档酒楼便已经出现了外卖,宋朝着实很潮。


  元朝是一个史上饮食最为豪迈的朝代。由于是蒙古人统治,当时的饮食风格也受蒙古未入关时的饮食文化影响。蒙古人喜欢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宫廷中最为浩大的宴会是全羊宴,整只羊火上烤只加盐,那种原汁原味的浑厚滋味应当不是南方人所能适应;至于酒嘛,蒙古人到现在依然还是热爱马奶酒的,当时据说还在蜂蜜酒,果酒等。虽然元朝饮食不拘小节,但是也别有风味。



  明朝是一个适合各种吃货的朝代。烹饪技术达到了接近二十种,再加上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农作物繁多种类,加在一起就接近完美了。我从哪些新鲜物种举几个与我们生活中贴近的:辣椒、马铃薯、番茄、花生、南瓜、番薯等。


  为什么举这些?无辣不欢热爱薯条的在明朝应当会吃的很痛快。而且因为朱元璋是徽州人的缘故,由官场上发散到百姓都有意的吃淮扬菜,在明朝初期这种风气尤甚,若生在明朝初期还可时常吃到淮扬菜的也是极好的。


  清朝一个菜系合并且贴近现代的朝代。清朝继承了前朝的同时放宽了对肉的限制,在当时猪肉价格低廉,羊肉价格也是可以接受的,甚至是前朝吃了便有罪的牛肉都是可以吃的了。这简直是肉类动物的天堂好吗?


  而且在清朝,辣椒、胡椒、姜、蒜都是有的,有这些作料的加持,清朝的口味和现代应当是相差不大的,但是看过《红楼梦》里面写的吃食后,着实令人垂涎三尺。若是想去清朝,便希望生于官宦人家吃的痛快。


 
标签: 古代饮食 历史

本文标题: 穿越回古代,不同的朝代你能吃到什么?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131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