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看看顾廷龙故居有哪些故事?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11-08 14:24:39
核心提示:恭俭庄敬砖雕门楼   顾廷龙故居地处姑苏区十梓街116号(原56号),顾廷龙故居前的街巷旧称严衙前,因明代大学士严讷居住于此而
 
99122721bcb056d_size51_w500_h333
“恭俭庄敬”砖雕门楼
 
  顾廷龙故居地处姑苏区十梓街116号(原56号),顾廷龙故居前的街巷旧称“严衙前”,因明代大学士严讷居住于此而得名。明末,监察御史顾宗孟居此一带,造宅建园。清代,这里成了布政使朱之榛的宅第。近代,又成为古籍版本学、目录学泰斗顾廷龙故居。古宅承载辉煌的历史,并完好保留着清代“四朝元老”潘世恩题写的砖雕门楼……
 
  关于这座古宅,在历史上发生了怎样的演变?在此,我们来揭示顾廷龙故居的前世今生。

0f8dcd2cf91b2fa_size42_w420_h599
顾廷龙一家在民国时的合影
 
  明末:

  或为顾宗孟旧宅遗址

  宅内一口宋井佳话流传

  据民国《吴门园墅文献》记载:“高酣亭,在天赐庄旁,明长洲顾岩叟宗孟御史所筑,文文起震孟阁揆题额”。顾宗孟,字岩叟,长洲人。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授定海知县,在任五年,去时民争相留。明天启年间,调任广西道监察御史。崇祯初,任福建参议。以母老归,卒年52岁,葬于匠门塘(今苏州大学北校区附近)。清道光年间的《苏州府志》载:顾宗孟与文震孟、姚希孟合称“吴中三孟”。

  我们推测顾廷龙故居很可能便是顾宗孟旧宅遗址,重要依据是存世的顾宗孟题刻“复泉”古井,发现于顾廷龙故居西院。原古井为南宋绍定三年(1230)十二月,纪念因难产而亡的王氏而置,井圈有七行题刻款识。明崇祯七年(1634)四月,顾宗孟将古井重新疏浚,在井圈的两面分别题刻“顾衙”和“复泉”。“顾衙”是指其在顾宗孟宅内,古时苏州官吏的宅第称为“衙”;“复泉”是指重新疏浚,井圈复归原位。

  民国十八年(1929)11月,顾廷龙将复泉井圈文字拓下装成大册页,其父顾元昌撰写跋文,册页由吴湖帆、姚光为作画,题跋者依次有王同愈、金松岑、王怀霖、顾柏年、张一麐、王季烈、吴梅、容庚、商承祚、徐中舒、许博明、宗舜年、汪荣宝、许同莘、钱玄同、黄子通、胡适、闻宥、郭绍虞、潘昌煦、俞陛云、章钰、祝文白、商衍鎏、唐兰、张尔田、刘节、胡玉缙、费树蔚、胡朴安、王謇、潘承弼、胡玉缙、章炳麟、叶景葵、张元济、单镇、杨钟羲、夏孙桐、邵章、李宣龚、陈敬第、刘承干、叶恭绰、林葆恒、钱锺书等五十多位名士题咏。这本涵盖半个民国文化界名人题签的册页,于1981年11月,由顾廷龙与其子顾诵芬,连同“复泉”井圈捐献给了苏州博物馆。

  清中:

  “四朝元老”潘世恩题写门楼

  宅主何许人目前待考

  现顾廷龙故居的堂楼与大厅间,保存一座完整的砖雕门楼,字牌为“恭俭庄敬”,上款印章:“大司农”,下款印章两方:“臣世恩印”和“芝轩”。

  从三方印章认定,字牌为潘世恩所题。因为,存世的潘世恩书法中,可见有“臣世恩印”的钤印。而且,潘世恩号芝轩,晚号思补老人,与门楼印章“芝轩”相符。

  门楼虽没有题年款,但印章“大司农”是推断年代的重要依据。明、清两代,以户部掌漕粮田赋,故又把户部尚书称为“大司农”。据潘世恩自撰的《思补老人自订年谱》记载:“嘉庆十八年(1813)九月,调补户部尚书兼署工部,后署吏部尚书。”也就是说,潘世恩任过户部尚书,可自称为“大司农”。

  嘉庆十九年(1814)六月初四,潘世恩的老母黄氏病亡,他回吴县服丧。母丧满后,他上疏嘉庆帝,在家侍养年迈老父。嘉庆帝甚为不满,下旨将潘世恩从尚书位上降为侍郎,侍养亲事毕来京,以侍郎补用。道光七年(1827)四月,父丧满,潘世恩回到了京城,先后署理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工部尚书。从上面记述可知,潘世恩在吴县老家赋闲十三年,此座砖雕门楼可能是在1814年至1827年之间题写。同时,可以推测出顾廷龙故居现存的主体建筑,亦是在这个历史阶段建造或重修的。

  当年,能请到尚书潘世恩为自家宅第题写门楼,此处主人应是显赫的官宦或富商,由于尚未查到此历史时期宅主的相关史料,暂无法确定是何许人也,留待进一步考证。
 
4af687f27b423df_size50_w500_h390
砖雕门楼上的潘世恩印章
   清末:

  江苏布政使朱之榛宅

  叶昌炽和章钰是其“门下士”

  清末,古宅迎来新的主人,此处成了曾任江苏按察使和布政使朱之榛的藩台、臬台府第。

  朱之榛(1840-1909),字仲蕃,号竹石,浙江平湖人,朱善张之第六子,因患目疾,人称朱六盲子。他幼年随父军中,聪敏好学,人称奇才。朱善张与太平军、捻军在徐州、海州等地作战时,战功卓著,被赏赐“库木勒济特依巴图鲁”的勇号,后死在江苏沛县军中。咸丰年间,朱善张被追赠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同治年间,朱之榛以荫授官,补苏州府总捕同知。

  朱之榛官江苏凡四十年,署督粮道,历署按察使十三次、布政使两次,长期管理苏沪厘金,历任巡抚倚如左右手。宣统元年(1909),授淮阳海道,未上任,于三月十四日病卒。朱之榛曾在苏州创建存古学堂,著有《续修朱氏迁浙支谱》《常慊慊斋文集》两卷。

  朱之榛去世后,墓志由叶昌炽撰文,章钰正书,吴昌硕篆盖,唐伯谦刻石。叶昌炽和章钰在墓志中自称“门下士”,即门生、学生之意;吴昌硕自称“属吏”,即下属官吏之意。从中,可知朱之榛与这几位国学大师的关系。

  民国:

  中宪大夫顾祖庆宅

  唯亭顾氏书香世家

  唯亭顾氏先祖乃三国时吴丞相醴陵侯顾雍。到明成化年间,顾升始迁长洲唯亭沙河,成为唯亭顾氏一世祖。

  民国四年(1915),唯亭顾氏十五世顾廷龙的祖父顾祖庆,买下朱之榛旧宅。顾祖庆(1859-1919),字绳武,号荫孙,元和县学庠生,封中宪大夫。同治十三年(1874),以苏郡第一人补元庠博士弟子员。光绪四年(1878),以湖南协黔助赈,议叙中书科中书。潜心经史,旁及诸子百家,兼通禅理。

  顾廷龙的父亲顾元昌(1876-1933),原名先昌,纳粟时改名元昌,字仲平,号竹庵、卓庵,晚号冰谷。监生,通判衔,历充谳局委员、江皖赈捐劝捐等差。钦加四品衔,赏给正四品,诰授中宪大夫。后在商务总会文牍事20余年,曾任市议会董事、农会评议员、吴县修志局采访员。晚年,应江苏省立苏州中学、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苏州振华女学等校之聘,任书法教师。顾元昌有四子二女:长子为廷莹,次为廷龙,再次为廷凤、廷鹤;长女廷慧,次女廷沅。前文介绍的“复泉”册页中,顾元昌在跋文曾记述朱宅到顾宅的演变:“岁乙卯,先君子营新第于严衙前之东,朱竹石(之榛)观察故居也。”

  顾廷龙的母亲王怀沅(1879-1923),字婉玉,出身苏州名门世家。祖父为江西提学使王庚伯,父亲王同懋曾任安乡县知县、澧州直隶州知州,叔叔是创办苏州府学会、江苏总学会的国学大师王同愈。民国十六年(1927)一月起,顾廷龙曾寓居王同愈家两年,学习金石目录学。

ebdb3cb68f1f102_size48_w500_h424
顾廷龙故居门前的文保牌
 
  近代:

  顾廷龙苏州故居

  他在此度过青少年时代

  顾廷龙于光绪三十年(1904)十月初四,出生于平江路混堂巷,后随父母迁入祖父顾祖庆在严衙前所购大宅,即现在的顾廷龙故居。顾廷龙在苏州这处老宅,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

  顾廷龙(1904-1998),字起潜,号匋誃,又号隶古定居主人、小晚成堂主人,笔名路康。曾任燕京大学图书馆中文采访主任,后创办上海合众图书馆,兼任暨南大学、光华大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馆长、上海图书馆馆长、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主编、文化部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著有《说文废字废义考》《四当斋书目》《顾廷龙书法选集》等。

  顾廷龙的夫人潘承圭(1906-1967),出身苏州名门世家,其高祖为潘世恩(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曾祖为潘曾玮(兵、刑部郎中),祖父潘祖同(光禄大夫、户部侍郎),父亲潘亨榖(光禄寺署正、附贡生)。兄潘承厚(藏书家、画家),弟潘承弼(藏书家、目录学家)。

  顾廷龙之子顾诵芬,1930年出生,中国著名飞机设计师、飞机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1年,顾诵芬毕业于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曾任中国航空研究院飞机设计所所长兼总设计师、沈阳飞机制造公司总设计师、航空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航空工业总公司研究员、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曾为第六、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1998年8月21日,顾廷龙在北京病逝。其子顾诵芬将顾廷龙与母亲潘承圭合葬于苏州七子山麓,墓前还有园林专家陈从周题写的墓碑。
3144dc657b07879_size52_w500_h565
“复泉”井圈

  活态化保护结硕果

  显赫古宅迎来新生
 
  顾廷龙故居的复原修缮工程,也是积极响应我市“突出文化传承、建设古今辉映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实际行动之一。在古建老宅的保护修缮和科学利用过程中,古建老宅保护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古建老宅保护与挖掘老宅文化相结合,古建老宅抢救修缮与科学利用相结合,以尊重历史的态度对苏州老宅进行保护性修复,以服务当今的理念在老宅内开展创新性利用,努力把老宅打造成为展示苏州传统文明的文化精品、体验苏式精致生活的示范基地、城市文化遗产创新的先导示范、苏州古城社区更新的富民样板。
 

本文标题: 我们来看看顾廷龙故居有哪些故事?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1405.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15-250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