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五台山何时佛教传入?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9-16 10:39:28
核心提示:关于五台山的名称有很多,其中有个称呼就叫“灵鹫山”。至于为何会被称为“灵鹫山”,这要从佛教传入五台山说起。今天跟着古建中国的小编一起走进五台山,感受浓郁的佛教文化!

  关于五台山的名称有很多,其中有个称呼就叫“灵鹫山”。至于为何会被称为“灵鹫山”,这要从佛教传入五台山说起。今天跟着古建中国的小编一起走进五台山,感受浓郁的佛教文化!


五台山


  迄今为止,关于佛教传入五台山的时间,有五种观点,分别是周穆王时期、西汉时期、东汉时期、东晋时期、北魏时期。在周穆王时期和西汉时期,佛教尚未传入中国,更不可能传入五台山,因此这两种说法已不可信。而其余三个时期又有争论。赵培成先生认可“东汉说”(68年),廉考文主张“东晋说”,而顾炎武等人坚持北魏说,其实,“东汉说”所据材料多为教内人士认同,这是宗教界对于佛教传入五台山的说法。而学术界关于佛教传入五台山的时间,基本限定在北魏时代。不论是学界与教界的争论,还是各自内部的不同争论,都展现出一个不争的事实:佛教传入了五台山。


  尽管佛教传入五台山有多种原因,但我们不能忽略五台山本身的地形所起到的作用。因为,五台山与印度灵鹫山有着相似的山形。


五台山


  佛教传入五台山的大致时间,尽管学界不同意“东汉说”而采取“北魏说”,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东汉说”的一个主要依据,其中以宋延一《广清凉传》记载较详,“汉明之初,摩腾天眼亦见有塔,劝常(帝)造寺,名大孚灵鹫。言孚者,信也。帝信佛理,立寺劝人,名大孚也。又此山形与其天竺灵鹫山相似,因此为名焉”,这一记载因为未见于《高僧传》等典籍而不可信。


  但是“伪”史料中有新信息,它从侧面反映了五台山的地形优势:五台山的山形和印度灵鹫山的山形颇为相似。五台山有东台、北台、中台、西台和南台五座台顶,而从中台延伸出五条支脉,最中间的一脉末端上的小山头,即被指为“灵鹫山”,也就是现今五台山菩萨顶所在的地理位置。而在印度的旧王舍城,四周有群山围绕,著名的有鞞婆罗跋恕山、萨多般那求呵山、因陀世罗求呵山、勒那山、萨簸恕困直迦钵婆罗山等五座山峰,其中的东峰就是著名的灵鹫山。


  关于这种相似之山形,北京大学魏松峤、李江海等人认为:“旧王舍城周围的山峰与五台山地形非常相似,仅仅只是调转了180度。五座山峰与五个台顶布局相当,都成‘马蹄状’。旧王舍城和菩萨顶各自在‘马蹄’的中央。虽然王舍城中没有像清水河那样的河流穿过,但城附近的恒河支流与五台山周围的滹沱河遥相呼应。当然印度恒河平原上的灵鹫山只是小山丘,无法在尺度上和号称‘华北屋脊’的五台山相比。但这并不影响佛教徒将五台山当作是中国的灵鹫山。”


五台山


  当然,这一地形也在佛经中有所表述,唐代翻译的《佛说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中说:“尔时,世尊复告金刚密迹主菩萨言:我灭度后与此瞻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振那(按:中国),其国中有山,号为五顶,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在文中,释迦牟尼佛并没有明晰的指出文殊师利童子游行于五台山,但“五顶”两个字提供了最基础的地理信息,即在印度东北方的中国,有一座山,被称作是五顶山,而五顶山由五座台顶组成。这一般被认为是中国山西的五台山。


  这就是五台山为什么会被称为灵鹫山的一大原因。


 

本文标题: 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五台山何时佛教传入?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338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15-250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