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冯焕珍教授回答:我心目中的寺院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09-05 10:52:24
核心提示:  小编按:本文是中山大学哲学系冯焕珍教授在自己的公众号《万古寒潭》对读者提问的答复。  小编觉得,宗教、文化、人类学当
  小编按:本文是中山大学哲学系冯焕珍教授在自己的公众号《万古寒潭》对读者提问的答复。

  小编觉得,宗教、文化、人类学……当然特别建筑学,各领域的专家学者都应该关注这个问题:应该建设怎样的寺庙,怎样建设?

  现在有很多新寺庙在建设中,但是大多数都很随性(哭笑不得脸),一方面关乎信仰和文化,一方面费用多是十方信众的布施钱,怎么能不慎之又慎。

  另:小编觉得问答这个环节很好,也想和广大微友互动一下。希望大家留言问我问题哦。小编打算选三到五个好问题专文回答!

  问:

  冯老师,这是我写的一篇关于未来新寺院建设的参考建议文章,想听听您的意见。

  答:

  我不懂建筑,祗能就我心目中的理想寺院提些意见:

  你以“东方”、“禅意”与“简约”来指导寺院建筑,把握到了寺院建设的核心,但我以为应该调整一下顺序:以“禅意”为精神、“东方”为表相、“简约”为形式。禅意即以禅为意趣,在寺院建筑中最为重要。如果寺院淡化了禅的意趣,则可能徒具其表,甚至不伦不类。禅的意趣如何在寺院建筑中体现出来呢?我以为,应该打破“寺院建筑为人服务”这种观念,因为这观念无形中会张扬人的自我,并将这自我外化于寺院建筑中,从而淹没掉真正的禅意。我认为,要在寺院建筑中比较自然地将禅意体现出来,应考虑如下因素:

  首先,寺院建筑应与周围的自然(自然风水)浑然一体,不能像个外来户。

  其次,寺院建筑应适当突出三宝的重要性,不能看上去像个世俗建筑(这种寺院在日本和台湾都不少)。

  第三,寺院建筑应随顺我们的人文传统,有些人诟病的传统寺院建筑在这方面其实做得不错,其朝向与对称性设计既随顺了中国建筑特别是皇宫建筑的形制,又有效地凸显了三宝的核心地位。

  第四,因为时代的变迁,人的生活习惯、价值取向和审美观念都有所变化,寺院建筑的形制可以当机作适当变化,但这变化并不是为了迁就现代人的生活习惯、价值取向和审美观念(这很危险),而是为了更好地与现代人结缘,更好地度化现代人。

 

本文标题: 【问答】冯焕珍教授回答:我心目中的寺院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87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15-250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