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的门槛为何那么高,这些文化讲究在哪里?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7-20 10:24:22
核心提示:  凡去过寺庙的人们都会发现,佛教寺庙的门槛很高。当然不只是因为怕人们把门槛踩坏这样简单的原因才将佛教寺庙的门槛修的那么

  凡去过寺庙的人们都会发现,佛教寺庙的门槛很高。当然不只是因为怕人们把门槛踩坏这样简单的原因才将佛教寺庙的门槛修的那么高。佛教寺庙的门槛之所以修得高,是因为其中蕴含深刻的意义。



  首先说选门进,寺庙建筑都有许多道门,从哪一道门进入都有讲究的。据说只有开了光的寺庙才有资格修十三道门。正中间的三道门,才是供人出入的。普通游客,进门只能走右边的那道门,中间那道门叫空门,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


  进门时,女客先迈右脚,男客先迈左脚,都要注意,一定不能踩在门槛上,而且这步子,需迈得越大越好。



  对门槛的一般认识


  门槛儿也称门坎儿、门栏儿,横伏于门口儿,其作用有二,一是防雨水泼入,二是防风从下灌入。迈进去,退出来,给人一种家里家外的感觉,它是内外区域的界线。应当说现在人们居家过日子,门槛儿没有那么多的象征意义,出出进进,跨一跨门槛儿,是件很平常的事情。但在过去,对门槛儿的认识却是很不一般的,也有不少讲究。


  门槛不一般的讲究


  1、忌踩门槛这一风俗始于先秦时期,那时臣子门出入君主的门户时,不能踩着门槛,只能侧身而行。门槛往往是地位尊卑之分,之所以在先秦时期有这种风俗,是君臣礼仪。之后,演变为家族地位的高低。


  2、是门槛儿具有遮挡污物和避邪的作用,门口横上一道门槛儿,象征着竖立一道墙,将一切不好的东西挡门外,特别是要把那些鬼怪拒之门外,以保一家人的平安幸福。


  3、实际上门槛的木枋在过去,与房梁正顶的主枋同材。即一根木枋分正梁、门槛。正梁有镇宅护平安的“效用”,那根木枋有被地舆风水先生施过法。


  4、有人说门槛是祖宗的脖子,不能踩,否则表示不敬。


  5、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门槛是当家人的脖子,是当家人的头,所以有一说是:忌踩门槛忌坐斗。


  6、传说踩门槛是会坏自家的风水。冲撞了家神(一些地区的民俗中认为各家都有保护神)。忌踩门槛这一风俗一直延续到清朝…



  庙里的门槛更讲究


  凡去过寺庙的人们都会发现,佛教寺庙的门槛很高。当然不只是因为怕人们把门槛踩坏这样简单的原因才将佛教寺庙的门槛修的那么高。佛教寺庙的门槛之所以修得高,是因为其中蕴含深刻的意义。只要你跨入了这道门槛,便将尘世的凡俗抛在了身后,你就会以一颗纯净向善的心来感受这佛祖脚下的庄严和神圣。寺庙的门槛是不能踩的,因为佛祖是很忌讳脚的,认为那是肮脏之物。


  踩寺院里的门槛是为不敬,要下地狱,为了人们或因为不小心踩到门槛,所以寺院里的门槛都是很高的。佛教中有一种说法说是寺庙的门槛是释迦摩尼的双肩,踩了门槛便是对佛祖的不敬。另外还有类似的传说认为寺庙的门槛是佛祖的额头,踩了视为对佛祖不敬,要受到惩罚。


  还有一种说法是凡是年代久远一些的古宅,或者是说过去的有钱人家的老房子都是门槛很高的,而现在的寺院呢,又多是过去留下来的或是仿古建造的。因此,寺院的门槛都会很高。但这种说法似乎因为缺乏与佛教渊源相联系的内涵而不为人们所信服。


 

本文标题: 寺庙的门槛为何那么高,这些文化讲究在哪里?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315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15-250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