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应县木塔的结构特点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2-08-15 13:33:46  来源:文博山西
核心提示: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庆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如果评选一个世界上最值得建筑师膜拜的建筑,应县木塔绝对排的上TOP3。

  释迦塔,全称佛宫寺,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庆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如果评选一个世界上最值得建筑师膜拜的建筑,应县木塔绝对排的上TOP3。



  这座塔结构之复杂、构件之繁多、用料之多,到目前为止,中国没有1个人能够完全搞清楚它的结构。


  搭积木首先要要有各种形状的构件。当年,搭建这个木塔的构件尺寸不多,只有6种,而且,这6种在目前现代力学观点来看,竟能完美符合受力特性。


  往上支撑的构件主要是柱子,一共658根,其中主柱312跟,直径560mm~640mm;辅柱346根。横着支撑的叫阑额及普拍枋一共304根;梁栿(用于连接柱子和阑额及普拍枋的构件)248根;铺作层枋子(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斗拱)4800个(截面尺寸约为255mmx170mm);栌斗424个;散斗(其他重要部件))大约9000个。



  首先,先用柱子和阑额及普拍枋把基础框架搭起来;但是这样搭起来肯定不固定,所以就用梁栿固定住柱子和阑额及普拍枋;为了能够承受更大的重量,再把斗拱放在柱子和阑额及普拍枋交叉的地方;然后再把栌斗和散斗加上去,最后搭建木塔就是这个样子:



  说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是要知道应县木塔光斗拱就60多种,我们用数学方法计算一下就知道构件之间的组合会有多复杂了。


  木塔外观为五层,而实际为九层。每两层之间都设有一个暗层。这个暗层从外看是装饰性很强的斗拱平座结构,从内看却是坚固刚强的结构层,建筑处理极为巧妙。在历代的加固过程中,又在暗层内非常科学地增加了许多弦向和经向斜撑,组成了类似于现代的框架构层。这个结构层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有了这四道圈梁,木塔的强度和抗震性能也就大大增强了。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结构形式,靠它将梁、枋、柱连接成一体。由于斗拱之间不是刚性连接,所以在受到大风地震等水平力作用时,木材之间产生一定的位移和摩擦,从而可吸收和损耗部分能量,起到了调整变形的作用。除此之外,木塔内外槽的平座斗拱与梁枋等组成的结构层,使内外两圈结合为一个刚性整体。这样,一柔一刚便增强了木塔的抗震能力。释迦塔设计有近六十种形态各异、功能有别的斗拱,是中国古建筑中使用斗拱种类最多,造型设计最精妙的建筑,堪称一座斗拱博物馆。


  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可明和江欢成认为,保证木塔千年不倒的原因首先从结构力学的理论上来看,木塔的结构非常科学合理,卯榫结合,刚柔相济,这种刚柔结合的特点有着巨大的耗能作用,这种耗能减震作用的设计,甚至超过现代建筑学的科技水平。


  那么什么是“卯榫”结构?


  卯榫结构是指木器或石器等利用凹凸方式把两个相互独立的器物拼合在一起。一般通过在木配件上挖孔眼和另一个配件中的孔眼大小相同或稍大的榫头拼接在一起。卯榫结构是中国从古代的建筑就一直沿用的结构,充分体现中国古老的文化和智慧的高深。


 
标签: 应县木塔

本文标题: 古建筑应县木塔的结构特点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1845.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