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至清,我国饮茶文化的流变~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5-05-21 15:31:19  来源:半勺堂
核心提示:纵观我国从唐至清,每个时期对茶文化影响最大的阶层,各有不同。若要简单、形象地表达各时期的饮茶特点,几近唐代僧人茶,宋代仕人茶,明代文人茶,清代平民茶,可以从中大致看出饮茶文化的变化。

  纵观我国从唐至清,每个时期对茶文化影响最大的阶层,各有不同。


  若要简单、形象地表达各时期的饮茶特点,几近唐代僧人茶,宋代仕人茶,明代文人茶,清代平民茶,可以从中大致看出饮茶文化的变化。


唐代僧人茶


  唐代的书法讲究法度,饮茶注重精神之道。


  以茶道鼻祖皎然和茶圣陆羽为代表的阶层,将儒、释、道三种文化融合为茶道精神。为我国茶文化奠定了基础,而且将茶道建立在较高的精神内涵之上。



  唐代的茶事,无论是工艺还是品鉴,都谈不上十分精细,却最得茶之真味。有隐士的高风,有禅者三昧。


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

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

——《送陆鸿渐山人采茶回》皇甫曾


野客偷煎茗,山僧惜净床。

三禅不要问,孤月在中央。

——《方山寺松下泉》章孝标


宋代仕人茶


  宋代是我国茶事活动的鼎盛时期,士大夫阶层的物质生活极为丰富。制茶工艺精益求精,价比黄金。“然金可有茶不可得”,精美的龙团凤饼意味着权贵与被宠幸。


宋徽宗《文会图》


  制造精良的茶叶往往进贡朝廷,只有皇家和达官显贵才可能获得。宋代还好斗茶,精贵的茶以及好的点茶技艺,需要丰富的物质基础和茶叶获取渠道,使得饮茶之风主要流行于仕人阶层。


明代文人茶


  唐、宋时期好饮茶的人,大多非富即贵。主要是茶叶量少,茶器复杂样式多,没有很好的物质基础几乎不可能享受讲究的饮茶。


  明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商业活动的繁盛,加之瀹茶法的流行,茶成为文人书斋中的清伴。


  “琴棋书画诗酒茶”,此时的茶,褪去了富贵气,多了一份文人的淡雅和洒脱自适。


文徵明《品茶图》


  明人饮茶,特别注重饮茶环境、人和心境。这时期的茶文化,从重物质,讲仪轨,提升到重精神、法自然、尚天性的高度。


  我国关于茶的书和诗文在明时期是最多的,也体现了当时茶文化发展的蓬勃生机。


  明代的文人茶,在富贵与世俗生活之间,寻得一方洒脱自适的饮茶之境。在茶文化复兴的今天,明代的饮茶方式和淡雅审美,也是最受推崇的。


清代平民茶


  清代延续了前朝的散茶撮泡,且流行盖碗泡茶。一只盖碗既是泡器,同时也是饮器。茶器精简到了极致,泡茶几乎没有太多程序可言。


  清代的茶叶产量惊人,制茶工艺多样化,我国六大茶类经过千百年发展,到清代已经全部齐全。


  人们对茶叶的选择多样化,各地出产的茶叶,因地制宜,采用适合当地品种的制法,出现了大量的优质名茶。



  茶业的发展,促进了饮茶风尚的传播。茶走进寻常百姓家,形成“柴米油盐酱醋茶”。大众化的饮茶,多了份生活的气息,却也少了些诗情画意的雅致。


  清代饮茶注重礼仪习俗,比如“客来敬茶”“茶礼”“请茶”“讲茶”这些社交中,茶成为“礼”的媒介。


 
标签: 饮茶文化

本文标题: 从唐至清,我国饮茶文化的流变~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414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