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如何寻求新出路,才能更有竞争力?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1-04-28 10:49:38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乡村民宿,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它既成为都市人对乡愁的寄托,让越来越多游客愿意“为一间房,赴一个村”,也撬动着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引领越来越多乡亲在家门口走上致富路。

  享田园生活,上乡村旅居!“茶米为食,丝麻为衣,竹陶为用,临泉为居”。起源于日本、英国的民宿旅游,凭借其诱人的商业模式,近些年在中国大受欢迎,成为旅游产业的一个重要业态。


  民宿从大类上可以分为城市民宿和乡野/乡村民宿两种,城市民宿抓住网红热点,赋予其住宿之外诸如求婚、拍照等多元化多消费场景,进而衍生出更多新的网红元素,让城市民宿更有竞争力。


  乡村民宿,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它既成为都市人对乡愁的寄托,让越来越多游客愿意“为一间房,赴一个村”,也撬动着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引领越来越多乡亲在家门口走上致富路。


  乡村民宿是利用当地闲置资源,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但由于行业进入门槛低,既不考虑独特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也没有专业设计,不少乡村民宿盲目跟风,重模仿、轻创意,主题不突出,特色不明显,在建筑风格、室内装潢、食宿服务等方面“照葫芦画瓢”导致同质化比较严重。所以,存在无文化、无特色、无品质“三无”短板的乡村民宿在国民需求多元化的如今,变得举步维艰。乡村民宿需要从农家乐身份摆脱出来,寻求新的发展之路。



  文化是民宿的基础,也是灵魂。民宿产品的特殊性表现为民宿空间中浓郁的文化关照情结与产品中深厚的人文情怀,这是民宿的灵魂、是民宿的特性,更是民宿的核心竞争力。民宿是主人文化与民宿文化的有机结合,突出主人的个性,才能做得有“温度”,不被模仿。


  日本的宿泊文化相对成熟,许多民宿做了几十年而不衰,其成功的原因之一便是民宿保持传统饮食方式,用讲故事的方式传播文化。踏入任何一家民宿,就像进了日本传统文化的博物馆,泡着温泉、喝杯清酒、尝尝十三道菜的正宗料理、欣赏榻榻米房间内的插花、和旅馆女主人聊聊天……做民宿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为游客提供暂时远离喧嚣的僻静之地,让游客享受难得的静谧时光。


  乡村民宿的消费项目远不止于房费,其衍生出来的附加付费项目正成为这类民宿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么是各类体验项目,比如滑翔、野外烧烤等主打大自然体验的新奇项目,或亲子派对等针对亲子的互动项目;要么则是价格不菲的乡间定制餐饮项目,比如定制农家桌餐等;又抑或是各类农副产品。甚至有不少高端乡村民宿与户外运动拓展基地和农业综合体、餐饮企业等开展合作,整合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使不同发展元素互相串联,逐步衍生出全新的产业形态。



  比如最早“高投资、大噱头”的莫干山民宿,除了曾经爆红的高端民宿,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开发了登山健身步道、路虎体验中心、Discover极限基地、破风骑行俱乐部户外休闲运动产品与度假产品,将单一民宿的发展方向变为全链式旅游住宿产品,给乡村民宿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当代民宿消费的出现为城市人群提供了另一种生活方式,是有效治愈“城市病”的一剂良方,围绕民宿将形成新型的产业链。同时民宿作为非标型共享经济为代表的住宿产品,正以品牌、连锁的运营模式向品质化、高端化发展。民宿的发展必须与信息网络相融合,坚持市场化运作和推广,在与品牌投资商和新媒体平台加强合作上下功夫。


  民宿不是建的,是艺术化和旅游化改造的。民宿是共享经济现象,不是产品经济现象。民宿是针对小村变大村、农村空心户、空心村等等所形成的闲置资源进行旅游化改造而形成的。通过民宿旅游化改造,城市居民有了新的旅游形态,乡村居民有了资产性收益,乡村文化得到传承,乡村风貌得到保护。在旅游新发展阶段,我们应当站在城乡统筹发展的高度,来全面认识乡村民宿发展的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推动乡村民宿持续发展。



  乡村民宿如同游客“路上的家”,之所以吸引人,就在于它激发了游客对当地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向往。因此,民宿从业者须抓住游客对健康消费的需求和不断升级的体验心理,提供有特色、多元化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将“地区元素”做到极致。同时,更加注重以创意和差异化经营拓展空间,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挖掘消费需求,多做一些有内容、有文化、有风情的精彩设计,打造有积累、有沉淀、有故事的乡村民宿,挖潜上下游配套产业,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乡村民宿全产业链。


 
标签: 乡村民宿

本文标题: 民宿如何寻求新出路,才能更有竞争力?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5850.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15-250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3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