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的来源与历史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3-10-12 11:39:28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从先秦的《诗经》到曹植的《七步诗》,从“啜菽饮水”到“种豆南山”,国人食用豆类的记载不绝于书。而作为豆制品家族的重要成员,豆腐的历史,也有着浓厚的传奇色彩。

  从先秦的《诗经》到曹植的《七步诗》,从“啜菽饮水”到“种豆南山”,国人食用豆类的记载不绝于书。而作为豆制品家族的重要成员,豆腐的历史,也有着浓厚的传奇色彩。


  故事,还要从一个传说讲起。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


  传说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77-122年)的母亲喜欢吃黄豆,有一次其母因病不能吃整粒黄豆,刘安就叫人把黄豆磨成粉,怕粉太干,便冲入些水熬成豆乳,又怕味淡,再放些盐卤,结果凝成了块状的东西,即豆腐花。



  淮南王之母吃了很高兴,病势好转,于是豆腐就流传了下来。


  而豆腐的制作很可能是刘安在组织方士们炼丹实践中发明的。方士们在炼丹中使用了许多矿物和无机盐,偶尔发现石膏或其他盐类可以凝固豆乳做豆腐。


  宋朝著名诗人朱熹诗曰:“种豆豆苒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并自注“世传豆腐本为淮南王术”。


  当然,这个传说的真实性,到今天都还有争议。这种说法的起源,来自理学家朱熹所作的豆腐诗,“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王术,安坐获泉布。”朱熹自己还特别作了注释,称世间流传淮南王刘安发明了豆腐。此后,经过《本草纲目》等书籍的因循,刘安发明豆腐的说法,逐渐深入人心。


  事实上,刘安所在的秦汉时期,有关豆腐的记载极为罕见;而朱熹所生活的两宋时期,才是豆腐真正开始广泛食用的年代。



  据史书记载,南宋临安府街头酒肆中,已经有豆腐羹、煎豆腐等相关菜品,与血脏、蛤蜊肉等一道作为下酒小菜出售。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还记载了一位爱吃蜜的长老,专喜欢用豆腐、面筋之类蘸蜜食用,常常与同样爱好吃蜜的苏轼一起分享吃蜜心得,后来被苏轼写进诗里,便有了著名的《安州老人食蜜歌》。


  此后,上到宫廷御馔,下至百姓人家,豆腐作为不可或缺的基础食材之一,受到社会各阶层的一致喜爱,花样也从一开始的煎豆腐、豆腐羹,进一步衍生出熝豆腐、锅塌豆腐等不同做法。


  元代学者谢应芳曾对豆腐作出过极高的评价:年老者吃肉,是古今不变的敬老惯例,但一旦老得没有了牙齿,那即使有再多肉,也难以享受,而像豆腐这样甘软可口的食品,才是真正用于养老的好东西。其对豆腐的喜爱之情,自不待言。



  由于同时具备便宜、美观、利口、用途广泛等诸多特点,豆腐也开始衍生出浓厚的象征意味,食用豆腐渐渐成为节俭、清廉的象征。


  如南宋初年,宋高宗与大臣对话时,便称自己知道目前条件艰苦,一直不怎么吃肉,常吃蔬菜,最近还掺了豆腐做羹,吃起来也觉得不错,以彰显节俭、勉励大臣。


  明朝永乐年间,有御史刚正清廉,平时只吃豆腐,还赢得了“豆腐御史”的称号。其它诸如“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之类的俗语,更是耳熟能详。


 
标签: 豆腐

本文标题: 豆腐的来源与历史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282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